AI硬件公司面临现实挑战
在2007年的iPhone发布会上,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乔布斯引用了图灵奖获得者艾伦·库伊(Alan Kay)的一句话:“真正关心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随着2023年大模型热潮席卷全球,为AI打造专用的硬件似乎已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CES 2024展览会上,有超过百种“AI硬件”亮相,其中包括Rabbit R1、Ai Pin等产品,这些产品在此期间开启了小批量测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在国内市场,一些硬件制造商为了不被淘汰,或者想借这个机会实现超越,纷纷推出了AI硬件项目,这其中不乏有魅族这样业内知名的手机厂商,还有一些行业巨头的身影,如字节跳动,他们希望通过硬件进一步拓展AI的能力。似乎,一个新的硬件风口已经悄然形成。
然而,在Ai Pin上市后,消费者的反馈却像一道晴天霹雳:媒体对Ai Pin的种种负面评价,无一不是针对其无屏幕操作模式,这严重影响了与大模型交互的效率,使得原本可以实现的生成式AI对话机器人的功能变得有限。无论Ai Pin及其背后的Humane的最终命运如何,作为第一批尝到“AI硬件”甜头的独角兽企业,Ai Pin都将被反复研究、讨论。
Ai Pin的设计者Humane团队由前苹果软件工程总监Bethany Bongiorno与设计师Imran Chaudhri组成,他们计划在2023年构建一个“AI集成设备平台”。除了这两位创始人,Humane团队还包括了苹果iCloud基础架构工程主管Patrick Gates、苹果5G调制解调器负责人Ruben Caballero、iPhone设计总监Miguel Christophy等苹果内部众多精英。因此,他们被誉为能够“颠覆iPhone”的存在。
然而,现实却是,所谓的“AI原生硬件”概念还处在非常初期的探索阶段,其更新速度远不及大模型的发展速度,甚至难以赶得上现有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客观地说,无论是Ai Pin还是Rabbit R1,在硬件设计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Ai Pin创新性地使用了“激光墨水屏”,可以将内容通过激光直接投射在用户的掌心,同时还可以兼顾手势操作的识别;Rabbit R1则在设计上成功地通过近似玩具的工业设计,降低了电子产品的冰冷感,变成了用户愿意拿在手中的“玩具”。
但用户并不会因为一款产品解决了工程难题而购买,他们会因为这款产品解决了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而购买。Ai Pin上市后遭遇的口碑滑铁卢,让许多AI硬件创业者终于意识到一个长久以来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类似的产品即使面对手机上的ChatGPT应用,也几乎没有竞争优势。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已经公开的AI硬件产品概念,都难以摆脱一个尴尬的现实:自己的产品并没有让用户脱离手机的必要性。现有的已经问世的AI硬件,所提供的功能,理论上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完成,并且智能手机具有更强大的算力、相机/屏幕以及软件开发生态,这些都是决定手机能比AI Pin做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用户对AI硬件的预期,往往是以一个真正通用人工智能的标准来衡量,这一点很像VR设备在市场上的长期困扰。”一位深圳的初创公司硬件产品经理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从事一款生成式大模型音箱硬件的研发工作,因此在市场调研后得出了这个结论。然而,尽管如此,仍然有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面对目前的AI硬件困境,Rabbit采取了两项策略:首先,R1的首发定位为小众极客属性,他们并不介意在手机之外再随身携带这样一个设备,这样从一开始就降低了用户对其定位的预期——充当手机的辅助品而非替代手机。其次,价格,不同于Ai Pin与iPhone相同的价格,Rabbit R1将硬件价格压缩到了199美元,这也是它首销前三万台都开售即售罄的主要原因。
然而,到目前为止,Rabbit R1仍未按期发货:仍处于持续性的跳票状态,当它最终到达用户手中时,同样将面临Ai Pin在当下经历的所有质疑与测试;作为一款形态与智能手机过于接近的产品,目前已有首批体验过的用户感受到了这个“从手机到玩具”的落差感。笔者在实际上手体验过Rabbit R1早期演示后才意识到,与渲染图上的光鲜不同,Rabbit R1机身廉价塑料感与分辨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