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教育AI应用指南在京发布

2023年10月27日,北京——北京市教育部门今日正式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这是该市首部专门针对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指导性文件。该指南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六大重点教育领域的29个典型场景中的应用规范,旨在引导学校和师生有序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指南》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智助教学”、“智助学习”、“智助评估”、“智助培养”、“智助研究”和“智助管理”六大领域的应用方向,全面覆盖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应用环节。针对这六大领域的29个典型场景,指南提出了具体的引导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多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清晰的实施框架,简化复杂技术应用的实践难度。

在“智助学习”方面,指南强调学校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通过AI学伴辅助学生规划学习路径,语言学习助手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技能,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等。

在“智助教学”方面,《指南》提出,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智能教学助手,涉及智能课程设计、备课、个性化教学、课堂管理、教学分析、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学情分析等多个应用场景,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工作的提质增效减负。

此外,《指南》还倡导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构建多元化的师生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智能阅读、智能体育训练、智能美育教育和个性化心理支持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构建新型智能教研生态,并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

《指南》还对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提出了规范要求,强调“以人为本”的应用理念,关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确保技术的安全、规范使用。特别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未成年人在教师或家长的引导下适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此外,还呼吁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鼓励高校利用数字人、智能体等新技术开设相关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门同时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规划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建设,大中小学将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到2027年,全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将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和常态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