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男子首判AI制恶意软件罪
近日,东京地方法院针对一名25岁的男子涉嫌滥用生成式AI制造电脑病毒的案件作出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执行四年。这是日本首次因滥用生成式AI技术而进行的刑事定罪,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据悉,去年3月31日,该男子在川崎市的住处,利用电脑和智能手机,通过生成式AI获取的恶意程序设计图(源代码)制作了类似勒索软件的电脑病毒。此外,他还利用网络手段骗取他人手机通信卡等物品。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制作病毒的行为是出于获取金钱的目的,其行为自私且刑事责任重大。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该男子承认自己没有IT专业知识,但通过使用“非官方版的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仅花费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病毒的制作。他表示,如果没有生成式AI的帮助,自己无法制作出这种病毒。
此案凸显了一个现实问题:即便没有IT专业知识,利用生成式AI也能轻易制作出病毒。安全公司“三井物产Secure Directions”高级恶意软件分析技术员吉川孝志指出,尽管生成式AI设置了不提供非法信息的限制,但网上仍存在规避限制的方法。该男子在质询中也表示,他通过查找了解决方法,成功绕过了限制。
吉川孝志强调,生成式AI被恶意利用时,即便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也可能获取用于犯罪的信息。因此,在不影响正当使用的前提下,必须加紧采取防止滥用的对策。
法院在判决书中表示,考虑到被告已承认起诉事实并表示反省,决定给予缓刑。这起案件再次提醒人们,生成式AI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被滥用、引发安全隐患的风险。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的监管,以保障网络安全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