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罗生门:创始人投资人风云录”
近日,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明星创业公司“月之暗面”,因其创始人杨植麟和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涉嫌未获得投资方同意便创立新公司,引发了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争议。这场争议不仅关乎创始人的声誉,更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未来。
据悉,循环智能(杨植麟和张宇韬此前所在公司)的五家投资方在香港提起仲裁,指控杨植麟和张宇韬在没有得到投资方同意豁免书的情况下,创立了月之暗面并启动了融资。对于这一指控,月之暗面公司和两位创始人尚未作出公开回应。其委托的律师事务所表示,该指控缺乏法律依据和事实基础,将依法提出抗辩。
媒体报道中,这五家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万物资本、靖亚资本、华山资本和博裕资本,被描述为“见利忘义”、“狮子大开口”。爆料内容称,这些投资方最初并未看好月之暗面,后来因月之暗面估值暴涨而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在创立月之暗面时,杨植麟得到了循环智能CEO陈麒聪及主要股东的支持,循环智能以股权作为回报。陈麒聪已向公司股东发出情况说明邮件,并获得股东确认和董事会批准。
不过,上述爆料并未得到当事双方的确认,且内容缺乏实名和权威出处。在投资人眼中,杨植麟和张宇韬是不遵守商业规则、缺乏契约精神的创业者;而在两位创业者眼中,投资人起初缺乏远见,后来则变得短视和贪婪。
杨植麟和张宇韬创立月之暗面的决定,背后有多个原因。首先,新业务与原业务方向不同,循环智能是一家做toB型产品的公司,而月之暗面的明星产品Kimi则是一款toC型应用。其次,两家公司的权力结构不同,月之暗面中杨植麟是绝对大股东。第三,两家公司的融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距,做大模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尽管另起炉灶存在合理性,但也带来了不少麻烦。通常,投资人不愿接受创始人或核心团队离开再创业,尤其在AI行业。杨植麟和张宇韬的出走,可能对循环智能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影响。
在此次争议中,双方都提到了“同意豁免书”。投资方认为,杨植麟未获得同意豁免书便创立新公司,违反了投资条款。而月之暗面则表示,已通过邮件、股东确认和董事会批准等途径,获得了相关支持。
目前,双方对是否获得“同意豁免书”各执一词。此案的关键在于是否得到所有股东的同意。如果杨植麟未获得同意豁免书,可能违反了竞业条款,甚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业内分析认为,这场争议更像是一场舆论战。老股东希望通过舆论向月之暗面施压,迫使双方重新谈判股份占比,而非彻底抹灭月之暗面。至于双方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在维护自身品牌和形象的同时,达成一定的权益让步。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产生问题在商业世界中并不少见。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需要各方遵守契约精神,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