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模型竞逐“决赛圈”
文章修订与润色:
在亨利·切斯博罗(Henry Chesbrough)的著作《通过技术创新盈利势在必行》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漏斗模型”,用以解释创新过程中,并非所有技术都能最终走向市场。这一模型如今在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2024年,众多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最终能成功商业化并进入市场的比例却非常有限。
回顾2024年,大模型的竞争异常激烈。年初时,业界对于中国能否孕育出顶尖大模型还存疑。然而,随着国内外大模型数量的激增,这一现象得到了验证。然而,并非所有大模型都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只有大约10%的大模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圈。
目前,大模型的商业市场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以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和云计算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二是以“AI六小虎”等头部创企,如智谱AI、零一万物的Yi大模型家族等。
大模型行业的竞争异常残酷,预计将有99%的大模型丧失产业空间。在激烈的淘汰赛中,大模型商业市场正逐渐走向集中,约10%的大模型脱颖而出,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
大模型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持续的资源投入,二是快速迭代的模型能力,三是可变现的商业通道。例如,字节跳动在推出豆包大模型后,迅速占据了市场,日均Tokens使用量从5月份的1200亿,到9月已突破1.3万亿。百度则通过全栈布局,不断提升文心大模型的迭代速度,并推出了多个版本。
2024年的大模型产业,经历了激烈的淘汰赛,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种子选手。而这些选手要想脱颖而出,不仅要拥有强大的模型能力和可持续的资源投入,还要在商业市场中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商业化。
2025年,大模型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模型数量将减少,使用将进一步简化,生态也将变得更加庞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模型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