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被围剿:大模型新一轮竞争

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竞赛已经拉开序幕。近日,月之暗面宣布其智能助手Kimi支持200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引发广泛关注。然而,这场看似激动人心的长文本之战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变化。基础大模型厂商正告别过去的盲目跟随,逐步转向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阵地战”。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AI大厂在面对突然崛起的ChatGPT时,迅速调整策略,加大研发投入。一时间,各种基础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大厂商逐渐意识到单纯追求参数和benchmark已不再适用,他们开始寻求差异化竞争,以应对未来的白热化市场竞争。

在这场“阵地战”中,Kimi的出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不仅让企业客户看到了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也打破了市场对于大模型热潮即将退去的疑虑。因此,各大厂商纷纷跟进,展开了对长文本能力的争夺。

然而,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文本能力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基础大模型的竞争力。当前,各厂商在多模态大模型、智算基础设施、ToC应用、Tob客关系等多个维度都已建立起一定的壁垒,这是月之暗面短时间内难以追赶的。此外,Kimi在编程能力、ToC场景下的实用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尽管Kimi在长文本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仍需保持理性,看待它在基础大模型市场中的地位。

总之,大模型市场正在从“遭遇战”迈向“阵地战”。未来,各大厂商将更加注重自身差异化竞争,以及生态系统的建设。在这个新的阶段,谁能率先打造出一个平台级的大模型公司,谁就将有望在未来万亿级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