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价格战愈演愈烈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迅猛发展,各大企业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大模型技术。近日,百度和阿里巴巴这两大科技巨头先后调整旗下大模型产品的定价策略,引发了业内关于大模型市场价格战的讨论。

5月6日,被誉为“AI界的拼多多”的DeepSeek将旗下的DeepSeek-V2大模型降价至每百万token输入1元、输出2元(32K上下文),这一举动引起了其他企业的关注,激发了它们跟进降价的欲望。仅在一周后,国内知名创业公司智谱AI便宣布将旗下GLM-3-Turbo大模型的价格从0.005元/千tokens降低到0.001元/千tokens,同时赠送新注册用户额外的tokens奖励。

面对智谱AI的降价举措,字节跳动和腾讯紧随其后,分别公布了各自豆包大模型和混元大模型的历史最低价。其中,字节跳动的豆包通用模型pro-32k版和pro-128k版的模型推理输入价格分别降低至0.0008元/千tokens和0.005元/千tokens,而腾讯则将混元大模型的推理输入价格降低了30%以上。

然而,价格战并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5月21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宣布将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高达97%。此举不仅进一步刺激了市场价格竞争,还直接导致百度智能云次日宣布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费,且立即生效。

这场大模型价格战的背后,实际上是各企业希望通过更低的价格争夺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以此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然而,降价同时也意味着行业利润被压缩,部分小型厂商可能因此退出市场,进而加剧行业洗牌。此外,过度的价格竞争可能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以及产品同质化问题。

总之,大模型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但过度追求低价也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和市场失衡。因此,各大企业在参与价格战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创新,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