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究:AI大模型或误导人类记忆

人工智能助手助力破解记忆之谜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实验,旨在揭示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的记忆。研究人员发现,借助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人工智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类产生虚假记忆,且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方法。这一发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担忧这种发展趋势可能对人类的思维产生严重影响。

据悉,该研究团队针对200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验。实验分为四组,分别是:对照组(志愿者直接回答问题)、调查问卷组(志愿者填写调查问卷)、预编聊天机器人组(志愿者与预设聊天机器人交流)以及人工智能警察组(志愿者与大型深度学习模型互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需要观看一段关于犯罪现场的录像,并在之后的一周内多次回答有关录像内容的调查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警察组的误导性提问方式最能促使志愿者形成虚假记忆。相较于其他三组,人工智能警察组成功诱导的虚假记忆程度约为对照组的3倍,且在其他两组中分别高出约1.7倍和1.4倍。此外,参与过与人工智能警察组互动的志愿者对虚假记忆的信心也更高,且这种信心可持续一周之久。

研究人员指出,人类的记忆并非简单的回放过程,而是受外部信息影响的构建性过程。深度学习模型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引入错误信息来改变用户记忆,进而植入新的记忆,使人们相信虚假的事实。

尽管这项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在影响人类记忆方面的潜力,但研究人员仍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合理运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关注其潜在风险,确保其在服务人类的同时遵循伦理道德原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