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周年庆,携手OpenAI焕新登场

近日,OpenAI完成了一笔令人瞩目的66亿美元融资,标志着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本轮资金由Thrive Capital领投,吸引了包括微软、英伟达和软银集团等知名投资者的关注。融资完成后,OpenAI的估值高达1570亿美元,几乎达到了年初860亿美元的近两倍,远超马斯克的xAI(xAI今年5月B轮融资后估值为240亿美元)。

据悉,OpenAI此次融资以可转债的形式进行,意味着资金到账即附带条件:OpenAI必须在两年内完成重组,转型为一家营利性企业。若OpenAI未能如期完成重组,取消投资者回报上限,那么这笔投资将转化为债务,OpenAI需承担还款责任。自成立以来,OpenAI总融资额已达到187亿美元,其中五年间从微软手中获得三笔融资,总计12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OpenAI此次重组的决心背后,是奥特曼回归一年以来的努力。在去年11月7日举办的开发者大会上,奥特曼宣布推出GPTs商店,并得到了微软CEO纳德拉的支持。然而,十天后的“宫变”事件,奥特曼被踢出董事会,并被撤去CEO职务。在微软的支持下,奥特曼成功回归,但此事件也暴露了OpenAI特殊组织架构与商业化进程之间的矛盾。

经过一年的努力,奥特曼逐步为OpenAI的重组铺路。董事会已进行洗牌,商业人才显著增多。此外,OpenAI高管离职潮也成为焦点,包括被认为是“宫变”推手的伊利亚·苏茨克维等人已离开。而与此同时,OpenAI也加快了高管招聘步伐,引入了具有商业经验的新人才。

尽管OpenAI在研发ChatGPT等热门产品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其财务状况仍令人担忧。据报道,OpenAI预计今年营收将达到37亿美元,亏损50亿美元。在这次融资中,OpenAI需要寻找大金主,对其造血能力进行验证。同时,OpenAI试图与投资者达成排他协议,阻止其投资竞争对手,此举是否明智仍需商榷。

在奥特曼的努力下,OpenAI的重组序幕正式拉开。然而,能否成功转型为一家营利性企业,以及未来能否取得更多辉煌成果,仍需时间来验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