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胃癌早筛,新防治法显成效

中国科学家在肿瘤防治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AI技术助力中医现代化

据IT之家报道,我国是全球肿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胃癌患者比例高达全球的43.9%。为了降低肿瘤发生率,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至关重要。中医理论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肿瘤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生物医学研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AI技术深入挖掘中医药的潜力,成为中西医融合防治肿瘤的新挑战。

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李梢教授及其团队,经过20余年的深入研究,成功研发了基于AI的肿瘤中西医防治新方法——AI-TWM。这一创新成果在胃癌早期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于11月1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癌症发现》上,成为该杂志首篇以中医药为主题的论文。

AI-TWM的核心是利用基于生物网络的AI算法,解析肿瘤发生相关的中西医多模态大数据,实现肿瘤发生风险的智能预警和精准治疗。李梢教授团队通过构建多模态学习模型,发掘与肿瘤发生风险相关的中西医宏观特征,并构建融合宏微观、中西医特征的肿瘤风险智能预警模型。同时,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传统中药中发掘抑制肿瘤发生的药物,实现肿瘤防治的精准发现。

该研究成果已在我国多个胃癌高发区和5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为肿瘤“治未病”提供了可能,助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AI-TWM的成功应用,不仅为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AI时代全球传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AI-TWM在胃癌防治上的示范性应用成果——胃癌极早期中西医智能与精准防治体系,提出了“胃癌极早期”这一全新分期概念,并通过AI-TWM分析,系统采集和解析了50余万例胃炎癌转化中西医临床数据以及典型序贯病例的多组学数据,构建了胃炎癌转化表型-细胞-分子-药物等多层次生物网络。通过深入解析,发现了胃癌风险预警相关中西医特征和表征胃癌癌变临界状态的“胃癌极早期细胞”,研制出胃癌发生的全新标志物,构建了融合宏观临床特征与微观生物特征的多模态智能模型,实现了胃癌发生风险的高精度预判和早期诊断。

该体系已在中国多个胃癌高发区及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文章同时指出,“极早期”可能是包括消化道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发生的一个共性阶段,基于AI-TWM的极早期中西医防治体系有望成为肿瘤早期防治研究的重要方向,有望形成具有中国原创特色的肿瘤防治新模式,具有广阔前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