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之下,英伟达如何应对?》

近日,中信出版社出版了由《巴伦周刊》资深科技作者金泰撰写的英伟达商业科技图书《英伟达之道:黄仁勋与科技帝国的崛起》。与此同时,英伟达公司因涉嫌垄断在中国遭到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美国最高法院也允许投资者对公司提起集体诉讼。尽管遭遇重重挑战,英伟达仍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书中回顾了英伟达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如今的芯片巨头的历程。1999年,英伟达推出了具有突破意义的“GeForce 256”显卡,集成了硬件光影转换引擎,减轻了CPU运算负担,提升了计算机运行速度。英伟达将这款显卡定位为图形处理器(GPU),使之成为与CPU可以明确比较的新产品类别。自此,GPU获得了明确的地位,英伟达也因此创造了GPU。

此外,英伟达在CUDA的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CUDA是一种芯片编程模型,相当于在图形计算和非图形通用计算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2006年,英伟达推出了CUDA和G80 GPU芯片,后者拥有128个CUDA内核,支持硬件多线程特性,能够在内核上同时运行数千个计算线程。CUDA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

英伟达的领导层同样功不可没。黄仁勋作为公司CEO,拥有坚定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他坚信GPGPU(基于GPU的计算通用计算)有望将GPU市场扩展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尽管CUDA和G80的研发过程中,英伟达遭遇了资金紧张、股价暴跌等困境,但黄仁勋始终坚定地支持这一项目,最终带领英伟达成功度过危机。

如今,英伟达面临新的挑战,涉嫌垄断的调查和集体诉讼不断。但黄仁勋对此表示,英伟达将继续致力于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国乃至全球的AI产业发展。据悉,英伟达正在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以增强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的能力。同时,英伟达新一代芯片Blackwell的产能已逐步爬坡,有望为公司的利润率回升提供助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