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范式:模型即计算机,非人化发展
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科学家和企业家们正致力于开发出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和解决问题的AI系统。然而,Google DeepMind研究科学家Will Whitney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即“模型即计算机”,以更好地释放AI大模型的潜力。
Whitney在《Computing inside an AI》一文中指出,“模型即人”的隐喻限制了人类与AI的互动方式,导致沟通成本高、效率低。他通过构建网站案例,对比了“模型即人”和“模型即计算机”两种不同的交互方式。在“模型即人”模式下,AI被视为一个承包商或合作者,不断修改网站的样式、内容和功能,使得交流成本较高。而在“模型即计算机”模式下,AI则像一台计算机,提供一个“生成式用户界面”,实时互动、按需生成,帮助用户更有效地交流,更快地控制最终产品。
Whitney强调,“模型即人”会导致用户与AI之间产生距离,阻碍我们探索AI的全部潜力。他认为,“模型即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将使AI成为我们提供更丰富、更强大计算环境的工具。
在“模型即计算机”的隐喻下,AI将不再是一个代表人类使用计算机的“智能体”,而是像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为我们提供图形界面、解释用户输入并更新其状态。这种模式可以解决“模型即人”聊天界面的局限性,如发现性和效率。
Whitney认为,“模型即计算机”将推动计算领域的新范式,使终端用户能够即时创建和修改应用程序,改变我们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这种生成式用户界面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操作系统,根据需要即时生成并管理界面和窗口。
尽管生成式用户界面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已经展现出其在创意探索、小众应用等方面的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成式用户界面有望逐渐成为可靠的工作工具,为人类带来更多新的体验。
总之,Whitney提出的“模型即计算机”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AI大模型的潜力,推动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