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设备涉违规内容,网信部门促AI自查整改”

近日,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进入关键年,我国网信部门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公布了七起典型案例,揭露了网络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具体如下:

一、涉嫌发布暴力、惊悚内容的短视频。部分短视频平台账号发布了包含血腥、惊悚等负面内容的“沙雕动画”,甚至恶意改编经典动画,借动画形式模拟校园欺凌情节,美化自杀自残行为。对此,网信部门已对相关平台进行行政处罚,并关闭了一批违规账号。

二、传播涉未成年人软色情内容。专项行动期间,网信部门发现部分用户在未成年人分享日常生活内容的评论区发布低俗表情包和不良交友信息,企图对未成年人实施性引诱。同时,在一些未成年人集中的频道版块、兴趣圈子等环节,部分用户使用分隔符、替代词等方式传播低俗色情内容。网信部门已指导网站平台加大识别打击力度,并已将相关违法线索转交公安机关。

三、利用“网红儿童”违规牟利。部分账号频繁发布涉未成年人不良导向内容,炮制所谓“网红儿童”,违规引流牟利。包括让未成年人摆拍校园霸凌视频、售卖所谓“小混混鞋”等商品,以及发布不良价值观内容引流售卖商品。网信部门已对相关账号采取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关闭等处置措施。

四、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拆卡”。部分直播间售卖动漫、游戏等卡牌盲盒,鼓动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网信部门已指导直播和电商平台优化未成年人消费风险提示功能,并对违规直播进行处置。

五、利用新技术新应用生成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部分用户利用AI绘图技术制作恶俗低俗漫画,一些“AI恋人”类App存在涉未成年人不良人物角色,通过AI对话服务传播低俗信息。网信部门已依法从严处罚问题突出的平台和账号。

六、青少年模式下呈现违法不良信息。个别社交平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搜索结果呈现色情引流信息,诱导未成年人添加群组、下载App。网信部门已依法从严处罚问题突出平台,并督促平台加强互动环节管理。

七、儿童智能设备存在违法违规内容。部分儿童智能手表通过语音问答服务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个别学习平板电脑的应用商店提供下载低俗擦边舞蹈视频等服务。网信部门已督促有关企业全面排查设备内容安全,并对违规企业予以行政处罚。

网信部门表示,将依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