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力推AI医疗创新,外骨骼机器人助力康复”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提出,上海市将重点发展医学人工智能,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医学人工智能高地。以下是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1. 加强前沿基础研究,深化人工智能认知智能、强化学习等领域的探索。
2. 推动算法突破与算力提升,加快核心算法技术研发,促进大模型开发。
3. 提升数据治理与流通水平,通过语义知识图谱等技术处理复杂医学数据。

二、建设支撑平台
1. 建设医疗健康数据新型基础设施,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构建医疗行业开放语料库。
2. 建设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实现基于靶点动态结构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和药效评估。
3. 建设医学人工智能测试验证中心,构建医学人工智能权威测试数据集和评测标准体系。

三、打造全领域应用场景
1.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临床医疗,包括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检验检查辅助诊断、智能手术辅助应用等。
2. 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如智慧中医诊疗系统、智慧中药药事服务和管理。
3. 人工智能与公共卫生的深度融合,如公共卫生事件智慧管理、传染病智慧监测等。
4. 人工智能与医疗管理的深度融合,如智慧医院管理、行业智慧治理、智能医学教培等。
5. 人工智能与医保监管的深度融合,如多场景医保反欺诈智能监管、重点耗材医保反欺诈智能监管等。
6. 人工智能与药械研发的深度融合,如助力创新药物研发、提升医疗器械智能化水平等。

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1. 打造产业集聚高地,发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和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优势。
2. 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支持创新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领军企业跨界发展。

五、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1. 优化综合监管,建立医学人工智能综合治理机制。
2. 加大资金支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3. 加强人才引育,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和稳定支持力度。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上海市有望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