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义AI抢搭行业末班车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AI应用“通义”正式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此次调整涵盖了通义To C方向的产品经理和相关的工程团队。这一举措标志着阿里对大模型业务方向的重新梳理,同时也对通义应用进行了再定位。
“通义”系列全家桶由达摩院研发,是阿里在AI领域的“拳头产品”,目前以MaaS方式对外提供服务。据悉,“通义”最初与大模型一同打包进To B服务中,其作用是“秀肌肉”,吸引B端用户关注,展示场景落地的潜力。尽管“通义”App上线时间不晚,但一直以来较为低调,宣传力度也不大。
此次剥离后,“通义”应用正式从B端转向C端。目前,市场上的AI助手分为两类:一类依靠投流换取增长,如豆包、Kimi;另一类则轻投入,重自然留存增长,如文心一言(现文小言)和通义。在AI助手应用市场中,“通义”已失去了先发优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通义”应用曾是国内首个上线的AI助手应用,在去年年底凭借“全民舞王”等现象级事件出圈,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然而,随着热度的消退,通义也开始变得佛系,功能上新宣传不积极,导致其在市场上失去了存在感。
究其原因,在于“通义”对自身定位出现了摇摆。它更像是一个阿里AI功能的展示橱窗,给零散的功能找到了一个集中入口。然而,不同功能的研发团队各成一派,导致产品研发步调不一致。C端被视为钩子,B端才是真正目标用户。
此次“通义”应用的拆分,意味着其重新回归原点,但江山已换。目前,“通义”面临着如何缩小与Kimi、豆包等产品的差距的问题。据了解,通义已经在营销获客方面开始行动,以期尽快达成DAU目标。
从组织架构角度来看,豆包的内部重视程度远高于通义。在阿里,通义被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该部门被戏称为“边缘”部门,预算资源有限。未来,通义能否在C端市场取得突破,还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通义与夸克的关系也因重组而变得微妙。此前,夸克表示与通义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原因在于通义To B而夸克To C。然而,这一平衡被打破了。未来,夸克与通义将在资源争夺、宣传差异化、投流资源分配等方面展开竞争。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桌面端市场的重要性逐渐显现。通义和夸克有望在桌面端市场形成合力,与豆包等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而对于通义而言,这或许是一种弯道超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