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箭航天获9亿融资,明年首飞重复使用火箭

12月25日,钛媒体App独家报道,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近日对国内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进行了9亿元的战略投资,创下了蓝箭航天历次融资中单笔投资金额的新高。此次投资将有力推动蓝箭航天在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发、试验测试及生产等方面的发展。

成立于2015年6月的蓝箭航天,是中国最早一批民营火箭公司之一。2023年7月,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昌武,1983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任职于汇丰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具备丰富的金融和汽车金融领域经验。

张昌武表示,朱雀二号火箭采用的自主研制的天鹊系列液氧甲烷发动机,使得蓝箭航天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自研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运载火箭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设计,蓝箭航天推动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新。同时,公司在浙江建立了湖州动力制造基地、热试车中心及嘉兴火箭制造基地,全面提升了火箭的交付能力。

目前,蓝箭航天已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其中早期研发团队来自航天科技一院,发动机研发团队主要来自航天六院。今年,公司成功完成了350米及10公里的垂直起降回收验证试验,为火箭的可重复使用奠定了基础。11月,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公司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融资方面,蓝箭航天已顺利完成F+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70亿元,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2021年之前,公司共进行了约8轮融资,其中一次融资额超过18亿元。今年,公司吸引了中航信托、红杉资本中国、经纬创投、碧桂园创投、明势资本、建银国际等机构的投资。

蓝箭航天计划在2025年实现朱雀三号火箭的首飞,该火箭旨在对标马斯克SpaceX的“猎鹰九号”,实现一子级的回收与复用,大幅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明年,公司预计将交付6发“朱雀二号”和3发“朱雀三号”,并在三发之内实现一子级的成功回收。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成立于2019年11月,旨在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该基金由财政部、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20家股东发起,募集资金超过1000亿元。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中国商业航天赛道投融资情况积极向上,但融资环境仍需优化。元航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张志勇强调,商业航天企业的成功投资需要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投资人需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张昌武表示,中国决不能错过即将到来的“大航天时代”。

发表回复